新闻

【校友采访】兰晓宇:心理学博士

12.03.2021

“我是兰晓宇,201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随后在帕多瓦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今年3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Cum Laude荣誉(优秀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发表SSCI论文30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27篇,均为SSCI 2区及以上。”

为什么选择帕多瓦大学就读?你对在大学的学习有什么期待?

我当初选择帕多瓦大学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 帕多瓦大学心理学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度,在多项国际大学学科排名中均在世界前100;2. 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我硕士期间的研究领域衔接性较好。依托心理学院良好的科研平台,我希望经过攻读博士学位这三年的训练,让自己在科研能力上有大幅度增进,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成果。

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目前的研究吗?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我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两种特殊家庭背景下(离婚家庭或移民家庭背景)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性适应。

毕业后有什么规划?

我现阶段继续在帕多瓦大学心理学院进行一个短期的博士后研究项目,同时也正在寻找合适的教职或科研职位。

你想对将要在UNIPD学习的潜在学生说什么/有什么建议?

我非常推荐大家选择帕多瓦大学,至少在我所了解的心理学院这个平台上,绝大多数导师的科研水平都是国际一流的,并且学院整体科研产出的情况确实较很多欧美实验室更加优质。此外,帕多瓦大学心理学院相对来讲基本能够保证导师对博士生一对一的指导,这一点是很多欧美实验室不能提供的,而这些似乎对于博士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外部条件已经特别优秀的话,后续科研成长或许就更多依靠于我们自己啦。    

还有什么其它想和我们分享的?

博士阶段的学习会有些苦涩和单调,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想和正在攻博和即将攻博的同学分享:

1. 读博期间或许需要做出一些取舍和“牺牲”,成功锦囊 = 目标明确 + 专注。我觉得读博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像我这种社会科学类的专业,毕业后职业选择的路径或许不会太宽,绝大多数博士生都会以寻求教职或科研职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一旦目标明确,那么接下来的策略就是如何在短暂的三年时间内高效地、高质量地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其他欧美及国内实验室的同类博士生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了。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我觉得专注也特别重要。在攻博期间,我一般较少出去游玩,也比较少享受阳光午后、惬意周末。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不注重个人生活。我的建议是希望广大博士生能够在攻博这段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沉溺于”科研,当然必不可少的社交、体育训练、游玩散心也是需要的。鱼与熊掌似乎不可兼得!

2. 读博期间建议“做中学”和“苦中作乐”,成功锦囊 = 反复练习 + 坚定意志。我觉得科研拒搞似乎是不可避免和司空见惯的,因此科研极其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我建议博士生能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扎实的科研能力。“做中学”,把握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从我个人经历看,无论外审意见是大修还是拒搞,多数情况下,都是要根据外审意见全部删除原本重写的。因为外审后,我们经常会被要求增加实验、研究变量、或者重新分析数据和变更统计方法。但是,我不觉得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浪费时间的而恰恰却是科研成功的关键。结合审稿人的意见,仔细挖掘意见里面的内容,反思自己研究的不足,会让我们取得更为长足的科研进展。反观我整个博士阶段的学习,我最要感激那些匿名的审稿人。是他们尖锐刻薄、数不胜数、具有攻击性的评论,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也锻炼了自己的韧性。而这些残酷的训练不仅仅会为我们后续在职场上的打拼积累良好的竞争力,也很好地训练了个人的品质和性格。这些宝贵的财富会让我们受益一生,并且往往超越科研成果本身。

 

*根据现有数据,该博士专业获得此荣誉的学生不超过5%。兰晓宇博士因其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以及出色的答辩被授予Cum Laude荣誉。